一、引言
身份资料号码作为我国公民的身份识别码,具有**性和权威性。许多人对于身份资料号码的位数和构成存在疑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身份资料号码几位数,并剖析其结构及意义。
二、身份资料号码几位数
我国的身份资料号码共有18位,分为前17位数字本体码和最后一位校验码。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
1.数字本体码前17位数字本体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6位地址码、8位出生日期码和3位顺序码。
(1)地址码前6位数字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县级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
(2)出生日期码第7至14位数字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3)顺序码第15至17位数字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2.校验码第18位数字为校验码,用于检验身份资料号码的正确性。校验码的计算方法按照ISO70641983.MOD11-2的标准执行。
三、身份资料号码的意义
1.**性身份资料号码作为我国公民的身份识别码,具有**性。每个人只有一个身份资料号码,用于标识其在社会中的**身份。
2.权威性身份资料号码由我国公安部制定和发放,具有权威性。它是我国公民在办理各类事务时的重要依据。
3.功能性身份资料号码具有多种功能,如证明身份、办理银行卡、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在日常生活中,身份资料号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总结
身份资料号码共有18位,包括前17位数字本体码和最后一位校验码。身份资料号码的结构和意义体现了我国公民身份识别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了解身份资料号码的构成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对国家身份认证体系的认识。
五、拓展阅读
1.居民身份资料法
2.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
3.ISO70641983.MOD11-2
通过以上拓展阅读,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身份资料号码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